产品中心

【48812】西洋雕花、中式云纹圆明园7根石柱从挪威“回家”

日期: 2024-04-22 来源:产品中心

  10月13日,丢失海外百余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故乡,并初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“最上楼”与大众碰头。历经百年曲折,几经周折,7根总重超越2.6吨的石柱总算从头回归祖国,成为继原坐落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,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丢失海外重要文物。

  ▲2023年10月14日,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拍照回归的石柱。(图片来源于中新社)

  1860年第2次战役期间,英法联军占领北京,在圆明园等皇家园囿大举抢掠。经此大劫,圆明园的修建构件、山石碑文等逐步被大规模盗用、售卖,并在市场上流转。尔后五十年间部分文物被转卖、出售,也有部分被捐赠给西挪威装修艺术博物馆,供其保藏、展出,圆明园石柱就位列其间。从此这些石柱便漂泊异乡,陈设在挪威卑尔根的展厅里。

  2013年8月,北京中坤出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怒波在北欧参加活动时,获邀观赏科德博物馆时见到了展现的圆明园石柱,他当即向爱兰德表达了期望圆明园石柱回归故园的希望。经过科德博物馆基金会与董事会的重复协商,科德博物馆内部就石柱重归故园一事,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
  历时十年,总算在本年,在多方一同尽力下,7根石柱以“文物”名义成功入境我国。6月20日,这些总重超越2.6吨的石柱安全运抵北京,21日正式交回并入库于圆明园,这些石柱得以顺畅“回家”。

  乾隆十二年(1747年)至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间,乾隆皇帝在长春园中引进了一组欧式园林修建,称为“西洋楼”。其时,宫殿内活泼着很多西方传教士。乾隆遂命意大利人郎世宁(Giuseppe Castiglione)、法国人蒋友仁(Michel Benoist)等参加西洋水法工程的规划。

  西洋楼区域的修建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后期“巴洛克”修建风格,有些室内装潢还与法国的凡尔赛宫类似。与主体修建不同,在圆明园西洋楼恢复图中,西洋楼并非西式修建房顶,更倾向于我国传统修建的琉璃瓦房顶。外加太湖石与竹亭等元素,为其增添了不少东方风格。因而有人玩笑地把西洋楼比作一位身着西装,头戴一顶中式小圆帽的我国人。“圆明园是东西方园林修建艺术精华沟通交融的前史见证,也是人类文明之间平和沟通的效果。”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履行院长吴浩说。

  200多年前,参加制作的东西方匠人完成了把寻求“师法天然”的我国造园艺术与西方考究“按对称和份额”的规矩规划有机结合。这或许是圆明园的拥趸广泛海内外的重要原因。

  此次回归的石柱共7件,均为汉白玉原料,通高约80—92cm,立面有雕花造型,品相较好,估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。

  圆明园西洋楼修建以木质梁柱为根底,经过用砖砌筑内墙,外部包以汉白玉等石材的办法制作。其修建主体常在修建上建立石柱作为望柱或栏杆连接物运用,一起还具有装修的效果。回归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、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,旁边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利涵义的牡丹、玉兰、荷花、菊花等我国传统花卉为主,圭角卷云纹、开窗的海棠线雕琢方法等亦与我国古建望柱、栏板相同,表现了中西合璧的文明内在。

  部分两边没有雕花的石柱为修建上的联排装修物,两边饰有花瓶或斑纹的石柱则用于楼梯或楼层渠道栏杆部分,花瓶的款式则是合作栏杆形制雕琢而成。

  饱经崎岖,圆明园石柱总算回家。我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表明,“这些石柱是继马首铜像后,第二批从海外回流到圆明园的重要文物。与其艺术价值、文物价值比较,回归这件事自身的价值更高。”现在,仍有1500余万件文物丢失在海外,圆明园石柱的回归让我们正真看到了更多文物回归的可能性,也等待更多丢失文物提前回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