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中心

国货美妆是时候讲好“中国文化”了

日期: 2024-01-08 来源:产品中心

  品牌,不仅仅是创始人与企业的价值追求,放至更大的社会环境中,更是产业供给侧和需求端升级的发展趋势,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。

  在打出“科研战略”之后,中国美妆产业与品牌是时候构筑“文化战略”,讲好“中国文化”的新故事。

  12月11日至12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,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,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。这场为中国经济高水平发展定向领航的会议,也释放出一些对美妆产业有启迪性的重要信号。

  2023年,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。会议指出,逐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,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,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、社会预期偏弱、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。

  对于2024年,会议提出要扎实做好的九项重点任务。其中第二项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——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扩大有效益的投资,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,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全力发展数字消费、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,积极培育国货“潮品”等新的消费增长点。

  有效需求不足,同质化产能过剩,正是中国美妆产业向高水平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。

  2017年之前,本土美妆品牌更多靠“渠道”与“营销”崛起,在产品的功能属性上,并未掌握真正的话语权,一直追随着外资品牌的脚步。自“成分党”崛起后,本土品牌开始急速补课,发力科研。头部国货近些年纷纷完成了科研上的基本的建设,打造自身差异化的主打成分与配方技术。

  当前,在美妆供应链体系上,不少本土品牌还未真正摆脱对西方美妆话语权的跟随。不论是趋势概念,比如跟风纯净美妆,还是猛攻热门成分的内卷,甚至“小X瓶”等爆品的取名范式,背后依旧显示出在原创能力上的不足。这导致在产品功能属性上,消费者更加多元、细分、进阶、精致的需求,品牌还未全面满足。

  而“有效需求”除了在产品的功能属性与使用价值上,还体现在消费的人的情绪价值与精神需求上。眼下,消费的人在美妆消费的同时,还想要体验的是更多元化和美好的生活方式。

  过去几年,本土头部企业在科研、原料、数字化等方面发力,打造出一家公司的头脑、骨骼和四肢,这些元素组成了一个“人”,并决定这个人是否“强壮”。但一个“人”上街,站在消费的人面前,不能是一个只秀肌肉的“裸体”,还需要穿上“衣服”。

  更何况,今天,有更成熟心智与进阶需求的中国新一代消费者,已经不只是要看品牌的“穿搭”,还要看你耳朵里听什么样音乐,手里拿什么样的花。

  超脱于产品使用功能之外的价值体现,往往才是“品牌”真正能够称之为品牌的核心。从“练出肌肉”到“手拿鲜花”的过程,科研战略是美妆品牌的内驱力,但还要尽快迈开另一条腿——文化战略。

  对品牌文化战略的构筑中,璀璨的“中国文化”,当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。

  “作为中国品牌,当发展到一定阶段,特别是想要走出国门之时,就会去思考用自身的文化语言,去代表中国品牌,打动全球的消费者。”

  今年以来,在与不少本土品牌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,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向BeautyNEXT谈到,对于中国文化在品牌塑造中的运用思考。特别是彩妆、香氛品类,其本身更具注重情绪体验价值的属性。

  事实上,美妆品牌在文化塑造中运用中国文化,并不是一件新鲜事,但却有一个缓慢探索与进化的过程。

  龙年春节临近,近期,不少美妆品牌推出了春节限定包装的产品。以外资品牌为例,和往年的春节并无两样,多数选择直接运用生肖龙的元素,包装也以红色搭配金色为主,烘托“年味儿”。

  “外资品牌总喜欢在春节推出生肖限定,但收效好的并不多,更多的是遭到网友吐槽。背后就是对中国生肖文化的直接挪用与复制,这是一种对中国年文化的刻板印象,所以年轻人并不买单。”一位美妆领域营销人士向BeautyNEXT分析,不止外资品牌在年关会这样做,一些打着“国潮”旗号的本土美妆品牌,也会将某些领域的中国文化元素直接挪用于产品包装上。

  “在此阶段,品牌往往追求在产品成分、包装或是设计、文案中,刻意使用具象化的中国文化符号,可以让我们消费者在第一时间直观感受到这是一个中国品牌。”上述人士谈到,但这有一个隐患,品牌会呈现出中国文化特色大于品牌自身特色的形象,如果有一个新品牌出来,也具象化运用一样的文化符号,还能做到更低价格、更好品质的话,那么品牌非常容易被消费者替代掉。

  高级阶段,则是通过品牌语言,自行理解与转化,不失品牌独立人格的同时,表达出富有意境、意象的中国文化之美。

  比如,Uma Wang作为中国设计师品牌绕不开的高山仰止,被外界贴上了“东方禅意美学品牌”“东方韵味”“新中式之王”等等标签。但其创始人王汁不止一次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达过,品牌并不想刻意展示中国风,而是以一种更具中国设计意象的方式,让人们领略东方美学。

  在2010年首登米兰时装周时,王汁就引用了《道德经》来诠释她的设计灵感:“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”。

  Uma Wang没有在服装设计中使用具象化的中国符号,而是利用对服装空间的创造,来表达东方意境中的“留白”。这种留白让女性穿着衣服时,随着自身的动态带动衣服形成二次形状,进而表达出东方意象之美。

  在这种思维主导下,Uma Wang一直将世界各地的跨地域文化做为每一季不同的灵感主题,但中国美学意蕴始终贯穿其中。即便模特身着以“芭蕾”等西方文明的产物为灵感的设计,即便说不出设计中运用了哪些中国元素,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跳着芭蕾的东方灵魂。

  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表达东方意境的背后,Uma Wang还带动了中国传统面料、服装工艺的传承与升级。

  当前,不少美妆品牌已经在走Uma Wang式的探索之路,试图在产品与线下空间的打造中,塑造对中国文化的意境表达。

  有香氛品牌创始人告诉BeautyNEXT,自己一直在思考作为中国品牌,如何用自身的文化语言,去打动全球范围内具有成熟心智的消费群体。

  在其看来,挖掘老祖宗的东西,运用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是一种方式,但这并非是必须的,重点是如何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“意境”融入到产品中。

  “不论对于国内还是国外成熟的消费者而言,他们第一步愿意了解你的品牌,才愿意去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。作为中国品牌,我们的产品要用意境去表达,而非用拘于表面的传统元素形式。”

  另一方面,中国美妆品牌在文化塑造中运用中国文化,是一个要沉下心的探索过程,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。

  “品牌想要去运用中国文化,‘发心’很关键。”某本土彩妆品牌负责人告诉BeautyNEXT。

  他认为,品牌对中国文化的运用,出发点是为了蹭流量、卖情怀来博取业绩,还是真正的认同与尊重文化,想要向消费者传达文化之美,消费者是能够最终靠品牌的行为感受到的。

  去年,奢侈品品牌 Loewe 推出以中国单色釉为灵感的 2023 早春系列就获得了国内网友的众多好评,主题为 “中国单色釉有多美” 的视频在社会化媒体上广泛传播。成功的背后,是Loewe从意识底层就对中国文化表达出认同与欣赏,并将其放在了文化宣传层面。

  Loewe以中国单色釉陶瓷为灵感系列,在全球同步宣传发售。不管是其官网还是海外社交平台,都显示出对中国文化的充分尊重。消费者买产品时都会附有一个卡片,上面详细标注此颜色灵感来源于中国哪个朝代的哪个瓷器。同时,Loewe还捐赠资助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陶瓷教育项目。

  “有的品牌做到一定规模,是具有供应链优势的,产品本身已经具有品质。但在对中国文化的运用上,却更多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挪用。这背后感受不到品牌对文化的尊重,更多是讨巧的、商业化的提炼元素。”上述品牌负责人谈到。

  在其看来,品牌文化,往往也是品牌创始人的价值观、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。“如果品牌真正想要去在产品中融入某种中国文化,那不应该只将其看做一个项目,认为这只是某个项目负责人的该去思考事,其实它更是该在老板思维层面就重视和尊重的事。”

  文化,不但是美妆品牌的点睛之笔,是感召消费者的思想原力,更是品牌深层链接消费者心智空间与情感世界的纽带。

  如果说,在供应链体系的话语权上,国货美妆品牌没有抢到先机。那么,在文化话语权上,未来,基于中国文化的璀璨历史,本土品牌应该有绝对自信,让文化塑造与科研进步共振,实现弯道超车,走出国门,打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。

  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